-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科学院大学如何写毕业论文(大学怎样写论文)(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1953年林尼克的论文中,k的容许值没有具体确定,在此后的40多年间,究竟有多大的k使林尼克定理成立还不得而知。 但根据林尼克的论证,这个k应该很
在1953年林尼克的论文中,k的容许值没有具体确定,在此后的40多年间,究竟有多大的k使林尼克定理成立还不得而知。 但根据林尼克的论证,这个k应该很大。 1999年,作者与廖明哲和王天泽两位教授合作,首次确定了k的容许值54000。 这个最初的容许值后来不断改善。 其中必须提到李红泽、王天泽独立得到k=2000这两个结果。 最高结果k=13是英国数学家希斯布朗(D. R. Heath-Brown )和德国数学家普赫塔)合作获得的,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研究历史的华罗庚是最早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 1936~1938年,他留学英国,师从哈代研究数论,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几乎对所有偶数猜想都进行了检验。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国,在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 参加讨论班的学生如王元、潘承洞、陈景润等由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一九五六年,王元证明了“三十四”; 同年,前苏联数学家阿威诺格拉德夫证明了“33”; 一九五七年,王元又证明了“二三”; 潘承洞在1962年证明了“1 5”; 1963年,潘承洞、巴尔通和王元又证明了“十四”; 1966年,陈景润在对筛法作了新的重要改进后,证明了“12”。
哥德巴赫的猜想很难证明的是,能找到的素数在以下公式中不成立。 2 *3*5*7*……*pn * p=pn (2*3*5*7*…* p-1 ) * pn前面的偶数减去任何一个素数pn的差一定是正数。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ydxxb.cn/zonghexinwen/2022/1213/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