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0/06]
首席气候官·湖北双碳局丨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是环境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的修复上,我们正在研发一项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技术,用于处理埋深较大、区域性分布的地下水污染治理。针对这种污染,传
二是环境修复技术。在地下水的修复上,我们正在研发一项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技术,用于处理埋深较大、区域性分布的地下水污染治理。针对这种污染,传统的PRB(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或PAT(抽出处理)技术都较难处理。我们提出“取法自然”的技术方法,逆转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即通过人工调控,将对环境友好的试剂注入被污染的地下水区域,再通过人工调控和抽排水的组合,将污染物固定在地下含水介质,并将干净的水抽出地表、实现安全利用。目前,我们围绕这一变革性技术正在承担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预计2-3年左右完成研发工作,并在一些场景展开示范应用。
一是积极开展绿色产业调查统计,摸清家底。由于绿色产业范围与现行的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不一致,湖北省当务之急是要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产业统计核算工作,全面掌握全省绿色产业的现状、优势和短板。
第一个背景是长江流域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从深部地质过程来说,流域是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具有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复杂的岩石圈结构、记录地质过程的完整地层系统。其次,在表层系统方面,流域具有复杂的水-土-气-生-岩的相互作用,加上流域存在复杂的人与自然关系。最后,深部过程对表层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游,不仅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在面向长江大保护、“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地位。
一是地热能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地热是一种很好的清洁能源,且用途多,包括发电、供暖等。目前,我们已与山西省地质局在大同盆地发现一处2千米以浅、温度达170℃的高温地热资源。这是我国中东部第一次在如此深度上发现的高温地热资源,非常难得、令人鼓舞。
这一计划启动以来,学校按照“地学长江计划”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围绕地球表层和地球深部两大研究方向,整合学校科技资源,组建跨学科、跨院系的科学研究团队,致力于摸清长江家底,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大方案”。
《21世纪》:在具体措施和做法上,应该如何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双碳”人才?
四是强化人才集聚与培育。为绿色产业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设立专项基金,实施若干重大科研项目,培养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对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单位绿色产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王焰新:概括地讲,高校在碳中和过程中有短期、中期、长期三种作用。
一要在技术为王的碳达峰碳中和时代,做好碳中和关键共性科技的有组织科研,也就是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系统谋划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链条的各项任务,以湖北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为建设为载体,组建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科技创新联盟体。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在重点科技项目形成、组织和资金配置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更好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就此,21世纪经济报道邀约国内外一批“双碳”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特推出《首席气候官·湖北双碳局》系列报道,探讨湖北省和武汉等省内各城市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如何推进“双碳”工作新格局。系列报道第一期, 我们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
地处中国空间地理位置中心的湖北省,肩负着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历史使命。在这一过程中,绿色发展将引领湖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创湖北“双碳”工作新格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xydxxb.cn/zonghexinwen/2022/1021/1343.html